雙石奇緣
跟著汐止社大黃福松老師的腳步走入山林,已邁入第六年。經驗豐富且博學多聞 的黃老師口袋裡總有好多私密路線;人煙罕至的小徑、被遺忘的古道、傾圮的遺跡...因為走過,再再讚嘆這塊土地的扎實與美好! 而那天,與它們的初遇,每每讓我魂牽夢縈......
與「活化石」相遇
剛過完年,新冠肺炎役情肆虐,擾亂人心,全球皆然,但並不影響我們每週一次 擁抱山林的渴望與熱情。
二月中的一次行程是:四分尾山 – 耳空龜山 – 581 峰;也是老師為我們安排 以分段方式進行「五四縱走」的首部曲。 步道沿著稜線而走,就在汐止與石碇的交界處擺盪;初春,金毛杜鵑在枝頭綻放, 豐富的蕨類植物是這個步道的一大亮點,尤其是成群結隊的「活化石」-雙扇蕨。 只見那初生的幼葉睡眼惺忪,雙手抱拳,像是虔誠的小天使俯首為旅人默默祈禱; 稍長的,則張開那對扇形的翅膀,如同一隻隻淺褐色的水母,立在一片翠綠的兄 長之間。而成年的雙扇蕨則像一把飽經風霜的破雨傘,看過一眼,你很難把它忘 記。 這種遠在侏儸紀時期即已存在地球上的古老生物曾經遍佈全球,如今只存在亞太 極少數地區;而台灣也只有在南北二端才看得到。日前淡蘭古道即是以「雙扇蕨」 做為路標意象的圖騰。這麼珍稀的植物,今天在這條步道上可以沿路一次看個飽!
沉睡中的「雙石塔」
時而得拉著繩索陡上或攀降,一路來到耳空龜山的鞍部,一對石塔矗立在眼前。 四角錐型高約一層樓的石塔分立步道兩側,塔身佈滿青苔、蕨類等附生植物;它 們彷彿被施了魔法在歲月中沈眠;右手輕撫塔身,深怕把它們吵醒。 黃老師說,這是昔日流籠的遺跡;早期在部份公路尚未開闢時,從石碇五坑生產 的煤礦得翻山越嶺,透過流籠運送到作埤內 (今汐平公路東山國小附近) ,再經 由輕便車及卡車相繼運到當時的台灣煉鐵廠。而昔時煉鐵廠的現址即是汐止國泰 醫院及建成路一帶... 臨走前再看一眼石塔;它們曾在時間的洪流裡肩負重任,擔起多少常民的生計, 然後隨著時代的更迭功成身退,默默的走入歷史...想到這邊,不禁輕嘆但也感到 肅然起敬。
到達終點站 581 峰時已經臉紅脖子粗。從背包中拿出幾天前向農會購買的玉女番 茄和同學分享,此時小小顆的番茄投入口中,有如瓊漿玉露,是給自己小小的獎 勵,也為回程續電。
大自然裡不期而遇的驚奇總是讓人癡迷,忘不了雙石奇緣;我會再回去探望你們 的。(雙石塔照片由林景鴻同學提供/ 於20200215)
*後記:原文刊登於汐農會刊109年8月號